如何看懂一幅画
1
从前:
从来不去博物馆
不会穿搭,买衣服只为能穿
呆板无趣,不够浪漫,买东西只为实用
有审美能力后:
去博物馆领略艺术与人文之美(看原画,视觉传达的冲击才最直接) (先看第一幅最吸引你的,而不是先看最有名的)(看得越认真越累,中途需要休息)(欣赏国画、瓷器、青铜器也是一样)
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,提高颜值和气质,表达生活态度(后面也有)
摆一盆花,分享一副风景,仪式感
如何购置家具
关键在于:
培养审美,多去欣赏美的东西,提高眼界,自然而然就会提高
就像优秀的设计,会让自己视野开阔,向优秀的项目靠近
审美由欧洲提出,能反映审美与品位的变迁的就是欧洲的艺术品,而欧洲艺术品的精华又在于油画,所以欣赏油画是一种很好很快很稳的方式。
油画是我们精神世界追求的一种产物,内心的一种需求,也是一种我们宣泄的方式。
艺术的道路腥风血雨,艺术家大多贫瘠一生,因此我们要认真面对作品。
2
只要人类文明存在一天,艺术就永远不会消亡,人类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止。
了解一个新学科,最快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历史。油画的历史与流派:
史前壁画:
用画记录哪些动物容易猎杀
通过绘画抒发不安
古希腊:
很多雕塑,1:7黄金比例,公式化,理想主义,古希腊众神的身材比例都很协调
尊重自然,跟人工比,自然是无懈可击的,比如鱼的曲线,蜗牛壳上的花纹
古罗马:
现实是啥样就画啥样,写实主义
中世纪:(宗教统治时期)
为了改变文明下滑的现状,基督教规模扩张迅速,慢慢成为国教,因为人民文化水平不够,不识字,为了教化人民,
基督教用连环画和壁画来传播教义,笨拙但直观,很有效,这些宗教作品的洗脑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,各地军阀都在
以神的名义混战着,在神权左右下度过 900 多年。有点像现在的无脑广告,宗教画随处可见,一遍一遍的重复,加深人们的图像记忆。
宗教故事为画家提供创作素材,同时也会资助画家为其作画。
文艺复兴:(达芬奇、米开朗琪罗《最后的审判》、拉斐尔《雅典学院》)(画家把自己画进画里)
1.人文精神的复兴,由神转向人,重视人权
2.技法的复兴,对绘画技法的追求
风格:(后人为了区分画家而分,画家自己是不会把自己归为某一派别的,通常都是什么画法能传达自己的感情就用什么画法)
巴洛克:表达胜利、权力和控制,华丽
洛可可:表达贵族的悠闲、田园生活,不纯洁,华丽
新古典主义:画风细腻,追求技法,构图严谨,画面稳定和谐
浪漫主义:和现在的“浪漫”涵义不同,注重强烈的感情,比如不安、惊恐和敬畏,追求理想,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
印象派:因为当时的人觉得画不是很完整,关注现实的光和色彩,研究了光在物体上可以造成的色彩效果,不刻意追求颜色的象征意义,而是追求自然的色彩写生,直接在户外作画,画蓝色的天,仅仅因为天是蓝的(莫奈,记录某一瞬间,同一物体在一天中一年中不同时刻下的画面,效果有点像现在手机中的滤镜《印象·日出》、《干草堆》系列、《睡莲》系列、《起风了》)
后印象派:色彩应该作为手段自觉运用,抒发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(梵高)
野兽派:色彩强烈,线条粗犷,夸张
表现主义:追求艺术家个人感受
立体主义:破坏一切自然形体,融入更多主观意识(毕加索,情人(《梦》),有的画是四维的(时间维度))
未来主义、达达主义、抽象主义、超现实主义
从写实到写意,越来越具有抽象性和表现性。
纵观整个艺术史,有一条主线,那就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发展。远古时期的超自我意识,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集体意识表达,中世纪的神权左右意识的时代,文艺复兴自我意识的解放,印象派的自我意识探索,到如今纯自我意识的表达。
3
色彩篇
三原色:红、黄、蓝
色相:相同色系;
色调:一眼望去,画面上物体的大部分颜色,比如虽然天空上有云,但我们仍然会说天是蓝的;根据我们看颜色的心理感受,又分为冷色调(给人比较远的感觉):蓝紫;暖色调(给人比较近的感觉):红黄橙;绿色待定;
明度、暗度:色环图,越靠近内环,颜色的明度越高;蓝色会给人发散的感觉,这也是我们觉得大海一望无际和交通灯不是红黄蓝的原因;
纯度:一个颜色和其他颜色在一起勾兑的比例,一个颜色里掺杂的其他颜色越少,纯度就越高;三原色是纯度最高的颜色,纯度最低的是黑色;
画面篇
构图:透视(定点透视:三视图、散点透视:多个焦点,清明上河图、空气透视:近处物体色彩鲜明,远处物体色彩模糊、隐没透视:用物体清晰度表现物体)、时空透视、黄金分割点、垂直构图、三角形/金字塔构图、圆形构图、对角线构图;
笔触:在绘画时,颜色在画面留下的痕迹,影响画面的表现力;
线条和色块:就是我们所理解的;
肌理:为了画面效果,做的一种特殊处理,在画上用上一些材料,好的作品肌理不容易被发现;
宗教篇
圣子:复活之前的耶稣
圣母:玛利亚,无染受孕,在牛棚里生下耶稣
圣灵:神的意志的传递者,一般用鸽子表示
圣光圈:一般象征画中的人物是圣人或神
4
梵高
《向日葵》:对相同色相的把握(冷暖、明暗、纯度) 难度系数高 每个向日葵的走向都不同 空间感
《星夜》:擅长互补色(黑白、红绿、黄紫、黄蓝):又称对比色,成对,当这对颜色组合时,会产生带有灰色度的颜色;彼此相邻时,又会创造出强烈的对比度;运用难度系数高
应用
同色相:适合室内装修的软装,比如房间、窗帘、家具的颜色,整体会比较柔和
互补色:适合做大型海报的设计、广告牌设计、通讯栏设计等宣传设计,但要注意比例安排,高更式的大面积用色适合舞台剧布景
结语
不止油画里需要色彩,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色彩,情感的共鸣不仅可以来自于眼前人,还可以来自于遥远的时空。循规蹈矩的人会活成芸芸众生,打破规则和循环的人才被后来人称为英雄。
维米尔
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 黄蓝互补色 对光影的精妙处理
画中的光源:自然光和非自然光,非自然光就是凭空出现的光,在画中不该出现光的地方却出现了光,也被称为圣光,常在宗教画中出现,比如圣光圈(卡拉瓦乔)
应用
《蒙娜丽莎》和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的造型和对光的处理,特别适合拍写真,前者适合中年人,后者适合年轻人
《圣马太蒙召》这种有多处光源的处理,适合舞台剧、话剧或电影的大场景拍摄中,有多个分镜合在一起的意思
结语
《圣经·马太福音》中说:“在黑暗中开黎明。”一语道破了光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,它是一切万物得以显现并且被赋予生命的神奇物质。
《自由引导人民》《草地上的圣母》 三角形构图 适合拍亲子照、家庭合照
《鞭打耶稣》 时空透视法 适合拍毕业照(将入学和毕业的我们放在一张照片里)、个人写真、电影倒叙
《呐喊》 惊恐表情包 结构变形 应用在漫画、摄影(仰视着拍拉长腿、俯视拍显得脸小)、家具设计(杯子、桌子、椅子变形)
《维纳斯的诞生》脖子长、脸长、腰长、侧头、溜肩 神的距离感(无表情或表情呆板、裸体也有这种效果)
画得不像一定不是一幅好画吗?画得像一定是一幅好画吗?除了感叹画得像不会再有其他的感情产生 画的普世价值 群体感情 共鸣
抽象画:用色彩、点、线、面、符号、构图等最基础的手段,来创作高度象征性的画。(康定斯基(构成系列)、蒙德里安(画格子的男人),节奏感)
抽象 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我们每天都在用(具象:小鸟、大象(其实这也是抽象词,只不过等级比较低);更高一层的抽象:动物)
那为什么抽象难理解呢 因为抽象也有等级 举例:红苹果、苹果、水果、食物、财富
应用
火柴人 八卦图 太极图(具象 ===画家抽象===》 抽象画 ===观众理解===》 具象)
促进当代建筑和设计的发展:比如微信二维码就借鉴了《红黄蓝的构成》,椰树牌椰汁的包装借鉴了《百老汇爵士乐》的配色
油画里的符号(生活中的符号:鸽子(和平) 乌鸦(不吉) 牛(在西班牙文化里是黑暗和残暴的象征) 鹿(福报) 鱼(基督教的符号) 猪(动物之神))
故事符号:牛棚 耶稣诞生 受难的羔羊
象征符号:通天塔 被上帝剥夺共同语言 人类不同语言和文明的起源; 张开双手 表达悲伤和痛苦
致敬符号:米勒的《晚钟》 乔托的树(乔托 打破循环 非科班出身)
从宗教壁画学习视觉传达和平面广告
画在墙上 易于保存 面积大 威压感
大面积使用三原色,饱和度高 三个小色相(比如橙红、墨绿)<=壁画颜色数量<=四个大色相(比如红色、绿色)
众星捧月式构图
故事性强,连续,简单,类似连环画,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点
赝品、假画(高级的模仿:学习画家的艺术语言,哪个流派,表现风格)
女子修图大师:安格尔
立体色块爱好者:塞尚
怪诞梦境天才:达利
画风奇异多变:戈雅
印象派:莫奈(便携的工业油画颜料)
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,每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他的执着、努力与持之以恒,拉斐尔能在 37 岁就达到人生辉煌的巅峰,是因为他不局限于闭门造车,他会向同辈们吸取经验、向前辈取经、研究翻译古代文献。他不停地和别人找不同、学习借鉴,然后加强自己的长处。他不断地完善自己、虚心学习,而非是彷徨地蹉跎岁月。观察力,想象力。
什么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画:
不反自然、反人类,价值观正确
能经受时间的考验(共通性 普世价值)
留白 留有想象空间 有悬念
历史价值(小时候画的一幅画对别人来说是一张纸,但对自己来说是件宝贝)
不是艺术家,是研究者。人们认为艺术者是为了陶冶情操才去画山山水水,并非如此,从事艺术的人都是把艺术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的。研究技法、研究哲学、研究自然、研究规律等等。编程是艺术、摄影是艺术、文学是艺术、万事皆可成艺术。持续深耕自己的事业,一直思考和探索新的边界,打破惯性思维,不断扩展新的维度的艺术家,更适合被称为研究者。
为什么画中的人不穿衣服
必须这么画:
希腊罗马神话题材 神与人的区别
基督教圣经故事 故事情节设定
事实与史实 习俗 气候太热
想这么画:
迎合时代 都画裸体
讽刺社会
创作自由
对技法的追求 表现人体的美 为展现技法精湛
如何从名画中学习穿搭:
不杂乱,整洁大方
有整体感,不浮夸和多余(玛丽女王,项圈)
统一色调,整体有一个大的基色和两个面积小的配色即可,不超过三个颜色
配饰繁而不琐,是真正的极简,尽量与衣服同色系或无色(珍珠、钻石),首饰不喧宾夺主,人不成为珠宝的展示柜
适合自己,不盲目追求潮流和爆款(伪个性审美),特别要注意那些被人疯狂营销和吹捧的网红产品,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
审美是需要培养的,潜移默化,不断积累,从点滴改变开始
做得体有趣的人(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,懂一点艺术)
仪式感不应只是一种形式,而应是真正从内而外的优雅
国外社交的探讨话题:天气 政治(普通) 艺术(高级)
学完这个专栏,你是否开始留意身边的小细节了呢?看到某个设计会不会不自觉地开始分析构图或用色?在做设计的时候有没有用上互补色或对比色?有没有开始反思家里的布局颜色该怎样搭配?是不是已经开始注意着衣的配色?在看电影时有没有考虑电影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?是不是有点后悔没有好好欣赏之前去过的博物馆里的作品?希望你能有意识地去享受美的东西,去留意未曾关注的感动、去细细品味经典、去追求生活品质、去注重一切内在。